

在雪域高原辽阔的天地间
跟着记者一起来看看吧 文旅融合 绘就西藏发展新画卷 【2024年】 全区文化产业产值达111.44亿元 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102万人次 2024年,西藏在推动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繁荣,更为西藏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有着天然联系。在西藏,这一理念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文旅融合,对于促进西藏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记者专访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肖传江,深入剖析文旅融合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 肖传江表示,文旅融合不仅是西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更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文旅融合,可以深入挖掘西藏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文旅大会为文旅融合提供行动指南 向上滑动阅览 2024年以来,西藏为推动文旅融合工作实施了哪些重要措施?肖传江介绍,首先,西藏成功召开了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文旅融合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其次,启动“冬游西藏”活动,吸引游客在冬季来西藏旅游,感受独特的藏地风情;提升进出藏主干道沿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实施藏医药康体瘦身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将藏医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此外,西藏积极申报和落实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启动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依托“考古中国”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8个主动考古发掘研究项目,玛不错、梅隆达普等考古遗址的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通过举办西藏文化艺术节、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演讲大赛、西藏文化大讲堂、西藏“衣脉相承”服饰文化周等活动,让文化遗产在旅游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承。 文旅融合结硕果 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向上滑动阅览 在谈到文旅融合的收获时,肖传江脸上洋溢着自豪。近年来,西藏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文化产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了大幅提升,文化企业和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文化产业产值达111.44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区现有各类文化企业达12942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拥有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44家;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102万人次,同比增长15.81%,实现旅游总花费745.93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区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共3处,均为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鲁朗),A级旅游景区174处(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5处),星级宾馆饭店162家、旅行社459家,专职导游2725名。 西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6287个,实现了自治区、七市(地)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74个县(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697个,建成文化广场1600余个,为74个县(区)配备舞台车、图书车,基本形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此外,文艺创作数量质量的双提升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双突破。截至目前,完成125个国家和自治区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申报落实2024年国家和自治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7亿元,开展了尼阿底旧石器、杰顿珠宗等遗址文物安全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等53个项目。积极申请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1亿多元,实施14个文物安全防护项目;完成全区575处寺庙寺藏可移动文物登记建档和38批次221件/套非文物出境审核业务,完成7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划定公布工作。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60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组织开展古籍调查、摸底、清点、编目、整理工作,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231部(305函)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肖传江笑着说。 【2025年】 文旅融合再出发 打造更多文旅产品、加强合作交流 向上滑动阅览 在谈到未来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时,肖传江表示,西藏将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推动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他提到,西藏将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世界级旅游资源,扎实推进“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国之大道219”精品旅游廊道建设,积极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县乡村级文艺演出队进景区示范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和文化品牌。 未来,西藏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文旅产业的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开发文化旅游市场、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实现文旅产业的共同发展。 此外,肖传江还特别强调了文旅融合在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西藏将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为国家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文旅融合,西藏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肖传江表示。 我区文化惠民与旅游融合亮点纷呈 【2024年】 做优文旅产业 做强文旅经济 2024年,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始终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锚定文化强区、旅游强区重点任务,创新工作理念及工作机制、优化工作载体及工作方式,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强健基层文化阵地、文化惠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数字文化旅游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 坚持文化惠民 向上滑动阅览 2024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格桑花”演出季活动为载体,精心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相继推出话剧《老西藏》、民族管弦乐《格桑花儿向阳开》、藏戏《醉美五月》、儿童剧《小军号》等一批新创高质量文艺精品。推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景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融汇于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做到家喻户晓、融入血脉。 同时,坚持以艺通心,各级文艺院团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新创改编提升1154个反映时代发展、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其中歌舞剧《天边格桑花》成功入选“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全国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精品,话剧《八廓街北院》荣获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及配套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小品《海拔5200》入选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 坚持文化惠民,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发挥全区十万红色文艺轻骑兵优势,成功举办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24个表演团体30天演出48场,761个区内外节目(作品)和1579名参赛选手参与100余场文化赛事,且免费向公众开放。“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四季村晚”等各类惠民活动循序渐进,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文艺团体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群众超1800万人次。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生动地展现到群众眼前、融汇到群众心里。 启动第七轮“冬游西藏”活动 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 向上滑动阅览 2024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融合,做优文旅产业,做强文旅经济。2024年10月份,启动第七轮“冬游西藏”活动,发布“冬游西藏”万张机票、火车票、亲子游、旅友行、银发游等一系列“奖补惠”政策,发放本地游消费券。开展“研学游、藏医药康体、红色游”等十个优质文旅产品推介,邀请国际国内旅行商赴藏考察洽谈,组织全区各地市参加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西藏代表团获“最佳组织奖、优秀展台奖”。 同时,扎实推进G349沿线(嘉黎、边坝、洛隆)旅游开发建设,着力提升G219、G318、G317、G109等进出藏主干道沿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推动纳木措、羊卓雍措、冈仁波齐·玛旁雍措等高高海拔景区供氧应急救援示范项目。2024年,我区5条线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16个特色乡村的改造提升。“滇藏公路·世界屋脊风情自驾之路”路线在“以质量谋发展向新再出发”2024第六届旅游出行大会上公布。 此外,我区积极推动数字文化、智慧旅游建设。与中国电信西藏分公司达成合作,在IPTV平台开创“文化西藏”数字文化频道,现已上传视频225部,用户点击超300万次。稳步推进智慧旅游云平台(一期)运维服务,累计开展148场直录播、上传文创产品1480件、艺术普及课程444节。完成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优秀文化产品乡村供给工程”,实现文化资源县乡村全覆盖。安装外卡POS机器612台、兑换点121处,超额完成入境旅游便利化设备部署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境外游客支付服务体验。 【2025年】 创演文艺精品 持续推动数智文旅建设 向上滑动阅览 2025年,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资源是根、特色是本、文化是灵魂、市场是导向”的发展思路,突出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题,持续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下乡采风活动,并围绕元旦、春节、藏历新年等重大时间节点谋划创演文艺精品,持续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将深化文物保护管理和考古研究,扎实做好全国文物普查和古籍、非遗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推动贝叶经研究中心、西藏中国画院组建等工作,开展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成果展。此外,积极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实施100个村级群众文化示范阵地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2025年,我区将持续推动“数智布达拉”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中华文化数据库西藏分库、西藏文化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古格公园等数智文旅建设,探索推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建设行业标准。加快推进外国游客进藏服务平台建设。同时,不断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以规范全区导游词的讲解。全方位聚焦,为我区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西藏商报